叠螺式污泥脱水机出泥含水率过高甚至“全是水”,可能由以下原因导致,需针对性排查和调整:
一、絮凝剂问题
选型不当
未使用阳离子聚丙烯酰胺(PAM),或分子量、离子度与污泥性质不匹配,导致絮凝效果差,无法形成稳定泥团。
解决方法:通过小样实验筛选合适的絮凝剂类型和浓度。
投加量不足或过量
加药量过小会导致污泥黏度不足,无法有效固液分离;过量则可能破坏絮体结构。
解决方法:逐步调整加药泵流量,观察出泥状态至最佳效果。
二、设备参数调整不当
螺旋轴转速过快
污泥在设备内停留时间过短,水分未被充分挤压即排出。
解决方法:降低变频器数值,控制转速在每分钟2-3转范围内。
背压板间隙过大
出泥口阻力不足,导致泥饼无法有效压实。
解决方法:调小背压板间隙,增大内部压力以降低含水率。
进泥量过大或浓度异常
进泥量超过设备处理能力,或污泥浓度过低(需稀释)时,均会导致脱水不充分。
解决方法:根据污泥浓度调整进料量,确保混合液浓度在合理范围。
三、污泥性质异常
污泥含水率或有机物含量过高
污泥初始含水率过高(如>99%),或含大量有机质、杂质,均会影响脱水效果。
解决方法:预处理降低初始含水率,或调整絮凝剂配方以适应污泥特性。
四、设备故障或设计缺陷
主体堵塞或部件磨损
螺旋轴、动定环片磨损或设备内部堵塞,导致脱水效率下降。
解决方法:清洗设备,检查螺旋轴和环片间隙,必要时更换部件。
设备制造工艺不达标
低价劣质设备可能存在结构设计缺陷(如螺旋腔体积不合理),影响泥水分离效果。
解决方法:联系正规厂家调试或更换设备。
操作建议
系统性排查顺序:优先检查絮凝剂投加效果,再调整设备参数(转速、背压板、进泥量),最后排查设备故障或污泥性质问题。
预防性维护:定期清理喷淋系统防止堵塞,监测易损件磨损程度。
通过以上针对性调整,可有效改善叠螺机出泥含水率过高的问题。若仍无法解决,建议联系厂家进行专业检测。